首页> 年度报告>韩城市> 韩城市就业促进服务中心

韩城市就业促进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2-01-27 15:45
单位名称 韩城市就业促进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宗旨:为就业促进做好服务。业务:贯彻落实国家就业方针,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培训等业务。
住所 韩城市新城区桢洲大街南段人力资源市场
法定代表人 宋娟娟
开办资金 75.8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韩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2.64万元 11.81万元
网上名称 韩城市就业促进服务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2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本单位能够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要求规范运作,及时办理变更登记手续,规范使用印章、证书,没有违法违规的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以来,我单位在韩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具体业务开展情况(一)多措并举促就业1.校园招聘助企招贤纳才。为更好服务我市重点企业储纳优秀高校毕业生等高素质人才,我中心主动出击、积极对接,联合陕西科技大学举办了“陕西省2021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轻工类联盟招聘会”,组织我市陕西海燕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陕西红马科技有限公司、陕西建工第十五建设有限公司等10余家龙头企业赴西安参加招聘会,提供化学工程与工艺、计算机网络工程、人力资源管理、食品加工等200余个就业岗位,有序有效地促成了企业人才需求与高校毕业生求职意愿精准对接。活动现场求职洽谈的大学生300余人,向招聘企业递交简历68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学历8人。2.送岗下乡巩固脱贫攻坚。为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建立起贴近基层的“短平快”就业通道,我中心联合各镇办与易地搬迁社区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就业帮扶系列活动15场次,先后组织陕建十五公司、友发钢管、中汇煤化、内蒙古黑猫焦化、西安比亚迪等20余家市内外企业进场招聘、送岗下乡,有效促进1300余人稳定就业,真正实现了“服务送上门,就业暖人心”。同时,依托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官方网站将招聘岗位信息广泛宣传,使更多群众能够及时了解相关招聘信息,积极参与应聘,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有力保障。3.就业帮扶易地搬迁“落地生根”。为促进我市更多脱贫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我中心主动搭建就业平台,及时落实扶持政策。通过企业申报、实地考察、综合评定等环节,累计认定就业帮扶基地14家、社区工厂9家,涉及煤炭化工、食品加工、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种植加工等10多个行业和领域,辐射带动周边17个村组和易地搬迁小区17858人转移就业,其中脱贫劳动力912人,成功帮助一大批脱贫劳动力实现就近就地就业。2021年,新认定陕西红马科技有限公司为韩城市就业帮扶基地,陕西广丰食品有限公司为我市社区工厂,共带动就业500人,其中脱贫劳动力122人,真正使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快融入、能致富。(二)改革创新促创业1.创业大赛助力乡村振兴。为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水平,促进更多优秀人才扎根农村,我中心在市局指导下,举办了以“创新引领未来,创业成就梦想”为主题的“韩城市首届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大赛”。大赛历经报名、培训、初赛等多轮次选拔,68个报名项目中有10个创新创业项目脱颖而出进入总决赛。最终经过激烈比拼,手工空心挂面、贞骄花椒衍生品综合开发等10个项目分别获得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并分别给予5万元、3万元、1万元、0.5万元的奖励。创业大赛的成功举办,受到了新华网、人民网、经济日报社、搜狐网、陕西新闻网等多家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激发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2.政策红利激发创业热情。为用足用活就业创业扶持政策,进一步调动各类创业群体的创业积极性,最大程度释放政策红利,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深入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我中心积极落实一次性创业补贴政策。一是通过社区宣传栏、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多种形式进行政策宣传,提高政策的知晓率,使此项惠民政策家喻户晓;二是通过实地走访,对实体店铺、注册日期、人员类别、带动就业等情况进行了严格审查,并做好影像资料,做到补贴政策“不错不漏、应享尽享”;三是定期回访跟踪各类创业群体,关注其企业经营状况,鼓励创业者做大做强创业项目。目前共落实一次性创业补贴五批69人次。3.培育孵化催生创业活力。为切实发挥好创业孵化基地在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中的牵头作用和重要载体作用,我中心积极搭建平台,多方培育创业载体,大力开展创业孵化工作。一是通过企业申报、实地考察、综合评估等环节,新认定韩城龙泉创业园、韩城市龙门秦晋里美食基地、韩城市森林源生态农业示范园及韩城御鸭园食品加工基地4家企业为我市创业孵化基地,带动就业565人;二是加速“孵化器”,提升孵化催生功能。定期召开韩城市创业孵化基地评审会,邀请专家进驻各孵化基地,对其功能定位、资金保障、运作机制、吸纳实体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确保创业实体“进得来,出的去”,全面提高孵化成功率。(三)精准发力促培训1.技能培训惠民就业。为全面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确保广大群众掌握更多实用技能,实现收入持续稳定,我中心组织鑫业、金雀、业结缘等培训学校深入各镇办开展“送技能下乡”活动。培训以培养应用型的服务人才为核心目标,先后邀请了专业教师授课,科目涉及家政服务、育婴月嫂、养老护理、摄影、花艺、茶艺等,严格按照培训课时,采取“理论+实操”形式,切实帮助受训人员真正掌握一技之长,学有所用,提艺提技,增长致富本领,实现稳定就业增收。2021年,我中心共组织开展就业技能培训31期1407人次,完成省目标任务400人的352%,其中脱贫劳动力1068人次。2.创业培训增效提质。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创业,培育创业典范,多角度提高培训质量,全方位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我中心指导组织鑫业、金雀、业结缘等培训学校积极开展SYB创业培训,培训邀请专业的创业讲师为参训群众进行授课。授课中,创业讲师主要采取案例法、讨论法等互动式教学方法,从如何选择合适的创业项目、如何有效地规避创业风险、如何增加企业的开办率、成活率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帮助参训群众找准定位,用所学知识成功实现创业就业。2021年,共开展创业培训27期614人次,完成省目标任务500人的123%,其中脱贫劳动力25人次。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全年开展就业(技能)培训31期1407人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300人的469%;开展创业培训27期614人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00人的614%;开展岗前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330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300人的110%;举办线上线下专项招聘活动33场次,其中线上15期,线下18期,涉及用工企业324家,提供就业岗位12240个,促进实现稳定就业3315人,完成全年招引产业工人2000人任务的164%。经济效益: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1887人,创经济收入25.22亿元。三、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存在问题:(一)农村劳动力数据信息掌握的还不够精准,就业状态更新不及时,部分农村劳动力特别是灵活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就业不稳定。(二)社区工厂等乡村就业载体经营规模相对偏小,季节性用工较为突出,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方面还需进一步提升。整改措施:(一)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信息调查统计分析制度,实时监测数据变化,了解劳动力流向,更好地掌握就业形式,指导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创业。(二)充分发挥移民搬迁群众离土未离乡、无业可就的人力资源优势,培育社区工厂积极发展服装加工、农产品加工等项目,就近就地吸纳群众就业,将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相融合,提升社区工厂承载力。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推进落实稳就业工作。始终坚持就业优先,健全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联动机制,做好新旧稳就业政策过渡工作,着力培养新的就业增长点,不断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加大岗位开发力度,更加注重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二)切实加强企业用工监测。做好重点企业用工和人力资源市场供求情况监测工作,持续跟进调查疫情对企业用工影响,动态了解掌握企业用工情况,及时分析研判就业形势,为服务企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通过稳企业实现稳就业。(三)深入实施技能提升行动。以新型学徒制实施、免费线上培训行动开展、培训专项资金计提为契机,大力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着力破解“培训渠道窄,技能提升难”问题。深入开展“培训稳就业”活动,推出培训项目展示、技能人才专场招聘、“名师带徒”、送培训进企业等举措,切实发挥职业技能培训对就业的促进作用。(四)大力扶持创业创新。优化整体创业环境,扶持创业实体成长,提升创业活跃程度,开拓创业渠道,开展创业宣传等系列组合拳,鼓励和扶持创业创新。举办就业创业活动,打造创业服务品牌,营造浓厚创业氛围,推进高质量就业社区和创业型城市建设。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