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凤翔区> 宝鸡市凤翔区博物馆

宝鸡市凤翔区博物馆

发布时间: 2022-01-25 16:05
单位名称 宝鸡市凤翔区博物馆
宗旨和业务范围 收藏展览文物,弘扬民族文化。文物征集、鉴定、修复、保管;文物展览;历史文物科学研究;管理县城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及文物点。
住所 宝鸡市凤翔区东湖路中段文化路西侧
法定代表人 董海兵
开办资金 994.99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宝鸡市凤翔区文化和旅游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819.2万元 785.11万元
网上名称 宝鸡市凤翔区博物馆·公益 从业人数  1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根据《条例》有关规定,于2021年3月30日,单位名称由凤翔县博物馆变更为宝鸡市凤翔区博物馆,单位住所由凤翔县东湖路中段文化路西侧变更为宝鸡市凤翔区东湖路中段文化路西侧,举办单位由凤翔县文化和旅游局变更为宝鸡市凤翔区文化和旅游局。2021年6月10日,法定代表人由曹建宁变更为董海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我单位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了各项业务工作任务。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文物征集、鉴定、修复、保管1.铜质文物修复项目有序开展,项目进入验收阶段。总投资89万元的馆藏青铜器修复项目由北京国文博文物修复有限公司负责修复,目前113件文物已经全部修复完毕并通过了专家初验,正在等待省市文物部门组织的结项验收。2.健全相关文物档案。组织人员对近年来未定级文物和已定级文物档案缺失的进行了全面筛查,向省文物鉴定中心上报1400件带鉴定和确认文物的信息资料。3.开展文物抢救征集。在长青镇长青村发现宋代铁钱窖藏,共出土宋代钱币6万多枚;在水沟遗址抢救清理西周时期排水管道1截并进行了修复;通过各方努力,我馆今年共征集社会流散文物9件,其中李逸文先生捐赠汉代玉璧和宋代两件陶盆的事迹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4.“三防”并重,确保馆藏文物安全。不断加强馆藏文物管理,构建“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管护机制,落实24小时领导带班值守制度;督促保安公司开展月检查和夜间寻根打点,全年开展各类安全培训6次,并对所有灭火器进行了换粉、检修。能落实《文物库房安全保卫制度》、《文物出入库制度》、《文物征集制度》,文物出入库严格按要求规范履行手续,保证了全年年馆藏文物的绝对安全。(二)文物展览1.免费开放优质化。一是对展厅部分展板和照明灯具等进行了更换,安装86寸大屏一台,并对铜车马电子触屏和感应翻书设备进行了维修。二是通过公开招聘,选用了3名优秀讲解员,通过多次培训,检查指导,讲解人员水平显著提升,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群众。三是坚决落实国家免费开放政策,除周一闭馆外,全年对外开放,据统计,博物馆和周家大院均累计开放300天以上,接待各类公众、游客22.6多万人次。2.文物交流高频化。我馆积极参与文物外展交流活动。今年已先后参加了在贵州省博物馆和长沙市博物馆举办的“平天下—秦的统一展”,在成都金沙博物馆举办的“回望长安—陕西唐代文物精华展”,在宝鸡青铜博物院举办的“交流·融合·碰撞——丝绸之路上的宝鸡和吐鲁番”展,在西安曲江艺术博物馆举办的“秦之崛起——从‘邑之秦’到定都雍城展”等展览。目前,海南展、广西展等正在筹备之中,对凤翔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三)历史文物科学研究一是文创产品趣味横生。除了以往的书籍、梅兰竹菊拓片等,今年新开发了雍城瓦当、九州鼎盲盒、吴道子画、诅楚文拓片、投壶游戏等,丰富了博物馆文创形式和内容。二是节庆活动引人入胜。组织开展了5.18国际博物馆日、科技服务日等集中宣传活动,特别是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的集体活动中,我馆的投壶游戏、有奖问答、瓦当和木版年画拓印等活动深受群众追捧。全年共悬挂横幅12条次、摆放版面60多张次,发放宣传页1.3万份,参与群众十多万人次。三是教育研学形式多样。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大力推动历史研学和历史文化进学校活动,先后赴郭店学校、石家营学校等举办讲座,邀请社区群众、儿童走进博物馆等宣传凤翔文物,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四是历史书籍供不应求。我馆编辑出版的《凤翔遗珍》《凤翔文物》《穿越时空触摸凤翔》等书籍深受读者喜欢。五是宣传短片影响巨大。为了更好地宣传凤翔丰富的文物资源,我馆聘请专业团队,录制宣传片《秦风万里遇见你》微视频。该宣传片全方位展现了雍秦文明、凤翔文物的厚重与辉煌。目前该宣传片已经制作完成。六是利用微信公众号和微博宣传文物知识和雍秦文化,全年年来共在学习强国、省文物局官网、凤翔微报、馆官网、公众号等平台发布信息80多条次,阅览量达10多万人次。七是我馆委派优秀党员和业务骨干参加了市文物局举办的博物馆藏品管理培训班和文物消防安全培训,全员参加了陕历博组织的《丝路文化与中古中国》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为了加强凤翔优秀文化的研究阐释,深度发掘文化精髓和精神特质,我馆专门成立了秦文化研究办公室,由老党员牵头,完成了秦文化研究会换届筹备以及蒙元文化资料整理编辑基础工作。(四)管理县城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和文物点一是加强田野文物巡查。制定了群众文保员管理细则,召开了文保员培训会,目前已收到群众日常巡查照片600余张,接到电话报告20多次。同时,我馆人员能检查开展巡查检查,目前已出动巡查人员100多人次。二是加强各级文物管护。投资5万多元为全区41处文保单位安装了不锈钢材质的责任人公示牌,为“秦三良冢”等户外碑石进行了玻璃罩加围栏保护。三是开展石刻文物调查。配合西北大学牵头的陕西省石窟寺文物调查队调查工作,先后调查登记各时期石窟寺6处,其中新发现4处。六是配合打击文物犯罪。先后配合公安机关破获彪角镇、南指挥镇等发生的古墓葬盗掘案7起,配合检察机关对曹**等10人提起了公诉。七是健全相关文物档案。组织人员对近年来未定级文物和已定级文物档案缺失的进行了全面筛查,向省文物鉴定中心上报1400件带鉴定和确认文物的信息资料。(五)其它工作1.重点项目高效化。一是博物馆环境提升项目效果明显。累计投资15万元,完成了陈列室楼顶发光字、大门显示屏、院区宣传牌、西院麦冬绿植等环境提升改造,并对办公楼各办公室门进行了更换,单位环境氛围焕然一新。二是周家大院展陈提升项目快速完成。投资11.8万元,通过提升改造,解决了玻璃钢人雕塑裂缝脱色,牌匾掉色变形,墙面墙皮脱落,部分陈列摆件脱色老化,一些场景、字画失色等问题,为游客营造更加美好的参观环境。2.抓党建,强素质,战斗堡垒坚实有力。一是抓好思想政治工作,推动班子建设。二是抓好党史学习教育,淬炼党员品格。三是能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筑牢防腐底线。3.严格制度,做好疫情防控。我馆按照区防控指挥部统一安排,认真做好博物馆和周家大院日常防控工作,做到疫情防控万无一失。4.配强人员,助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以来,我馆继续按照区委组织部要求,安排专人参加乡村振兴工作。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1.盯目标,重落实,全年任务亮点频现,周家大院提升改造等重点项目高效化实施。2.文物安全工作态势良好,顺利实现第37个馆藏文物安全年、保证了田野文物绝对安全。3.免费开放再上新台阶,在疫情影响下全年接待游客22.6万人,为广大公众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文化服务。4.社会教育工作紧抓不懈,累计开展历史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走进博物馆等社会教育活动10余场次博物馆真正成为中小学生的“第二课堂”。5、对外宣传再上新台阶,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宣传方面效果显著。6.积极参与文物外展和馆际交流活动,全年参加文物外展活动5次,有力促进了凤翔的在外影响力。7.抓党建,强素质,战斗堡垒坚实有力。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班子建设仍需加强,专业人才相对不足,由于工作头绪多、业务杂、现有人员数量不足且专业人员缺乏的问题亟待解决。2.博物馆监控等设施建设滞后,相关设备已无法满足文物安全需要。(二)改进措施:1.加强队伍建设,培养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的文博工作队伍,提高整体素质;2.积极争取项目,取得上级支持,完成博物馆监控设施改造项目。四、2022年工作计划2022年我馆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新的一年里,我们将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上级文物工作精神,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抓党建、保廉洁、促保护、重传承、优服务,不负韶华,勇担使命,埋头苦干,奋力争先,为我区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和历史文化名城创建做出应有的贡献。1.重点项目。一是推进陶制文物修复项目;二是实施博物馆“秦风园——秦文化展示”项目。三是推进区博物馆社会教育进基层项目。2.亮点工作。做好历史文化户外宣传工程。3.重点工作。一是抓好免费开放。按照上级要求,继续抓好博物馆和周家大院的免费开放工作。一是加大讲解员的培训力度,提升讲解服务水平。二是对展厅部分展板和硬件设施进行更换,提升参观氛围。坚持全年开放300天以上。二是加强安全管理。落实“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安全工作机制。加强消防安全培训和演练,定期更换消防安全设备。继续引进安保社会化服务。努力实现馆藏文物第38个安全年三是开展社教活动。加强馆校互动,开展基地教育研学活动,精心组织2022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和“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社教活动。继续开展历史文化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四是抓好田野文物保护。抓好文保员队伍建设,做好文保员的培训工作。开展田野文物巡查,配合区公安局做好打击文物犯罪相关工作。继续开展文物征集工作。五是坚持文物外展。配合陕西历史博物馆开展“中国秦汉文明与兵马俑展”(日本)和长乐未央——大唐长安文物展(海南);参加青铜器博物馆组织的“繁简之间宝鸡出土青铜器纹饰艺术展”(浙江)。六是加强党的建设。完成“文物+主题党日”活动基地建设。继续落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做好支部党风廉政建设和基层党建工作。七是进一步规范内部管理,积极完成上级交办的其它各项工作任务。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