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潼关县> 潼关县博物馆

潼关县博物馆

发布时间: 2022-01-25 11:18
单位名称 潼关县博物馆
宗旨和业务范围 收藏展览文物,弘扬民族文化。文物征集、鉴定、登编、修复、保管;文物展览;文物复制与修复;文物及相关研究;文物宣传出版;考古发掘(相关文物产业经营)
住所 潼关县秦东镇东门遗址
法定代表人 朱红斌
开办资金 58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潼关县文物旅游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67.85万元 60.26万元
网上名称 潼关县博物馆.公益 从业人数  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度,我单位在县文化和旅游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现将一年来的情况汇报如下:开展主要工作情况1、组织全体职工认真学习习近平关于文物会议精神,学习《文物保护法》、《陕西省文物安全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宣传两个条例,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并动员职工书写心得体会。  2、利用每年的5、18国际博物馆日,宣传我县的文化遗产,更好的让全民融入保护文化遗产的实际行动中,通过这次博物馆日宣传,有效的营造了全民关心和支持文物保护的良好氛围,大大提高了广大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3、潼关县博物馆开馆,整理归类200余件参展文物。4、文物信息数据库建设是国家文物局和陕西省文物局在去年下达的重点工作目标。博物馆继去年圆满完成任务后再接再厉,将全县共计件一、二、三级品的文本信息全部进行检查、补充和修改。  5、完成了馆内碑刻馆藏文物的拍照、拓片工作,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全部文物的文本信息与图片信息的合成,并顺利的和市局进行了信息数据交接,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全县馆藏等级文物与一般文物信息数据库的建立。6、做好了新征集的碑刻类文物的登记入馆工作。7、为提高博物馆广大干部职工的业务素质,全年我们组织业务学习50个课时,分别讲授馆藏文物登记、计算机输录、如何撰写学术论文等课题,大大提高了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实现了预期的目的。8、协助做好潼关古城与十二连城烽火台遗址国保单位的申报工作。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情况博物馆作为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类精神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设施和教育机构。它利用馆藏文物资料,以特殊的展览语言和生动直观的形式发挥着其他行业所不可替代的社会教育、旅游观光、文化娱乐等功能。经济的发展和文化消费的兴起,使博物馆越来越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热点,并且在弘扬民族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乃至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免费开放加快了“博物馆大众化”的步伐,使原本高高在上、深藏闺阁的博物馆走到每一个社会民众的面前,目的是让社会大众平等地享用历史积累的文化财富,并创造出尽可能大的社会效益。存在的问题人员的整体素质通过学习虽然有了很大提高,但是还不能满足今后博物馆工作的新形式和新要求。虽然规章制度得到了健全和完善,但还需要在执行上下功夫。在文明用语、热情服务等方面,我们还存在着不足之处,离上级部门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整改措施1、制定了详细的年度学习考核计划,创造全体人员追赶争先环境氛围,经常开展岗位练兵和知识竞赛活动,强化思想和技能,进行培训及业务知识综合考试。2、在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执行力上下功夫,对违反规章制度的人和事坚决一查到底,严格处理,绝不姑息。3、加强服务意识,树立文明形象,从政治思想、作风纪律全面培养,提高我馆人员的整体素质。下一步工作计划1、根据各县情况增加人员编制,多给予基层单位学习机会,重视培训一批专业业务骨干。2、根据各自情况,可适当增加一些展览项目,与学校、单位、企业进行互动,让更多人融入博物馆活动中。3、补助经费亟待提高,博物馆实行免费以来,不论在人员上还是布展设施上,安全防范上,都投入了大量资金,因此博物馆费用相应会大大增加。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