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镇坪县> 镇坪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镇坪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发布时间: 2022-01-24 16:56
单位名称 镇坪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宗旨和业务范围 农业科学技术研究、引进与推广。品种改良、籽种繁育。
住所 镇坪县曙坪镇战斗村一组
法定代表人 王文章
开办资金 93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镇坪县农业农村和水利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12.96万元 119.24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度,我单位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度,我单位在镇坪县农业农村和水利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玉米科研工作。一是完成玉米材料圃种植管理面积8亩,其中测配组合1200个,选系加代550个,首次自交20个,重点繁殖123个,保种材料1600份。各项选育数据指标均达到预期目的;二是完成了玉米县级区域试验2处,每处2组;完成玉米省级区域试验3组,完成国家绿色通道玉米试验2组、病虫害鉴定试验2组,完成鲜食玉米春播、夏播2组110余个组合,保证了省级和国家级等各组试验的真实有效,试验效果明显。三是玉米育种课题组选送的玉米新组合“利白玉118”、“冠白1号”两组合,顺利通过了第一年西南国家玉米区域试验和病害检测试验;四是完成玉米南繁育种工作,促进了科研进程,提升了自主创新能力;五是展开了富硒鲜食玉米品种选育与品鉴,同时进行了大面积鲜食玉米种植示范,并成功开展了第二届鲜食玉米品鉴活动。(二)马铃薯科研工作。一是联合安康市农科院合作开展了马铃薯新品种品系资源调查,开展了2021年马铃薯品比试验,参试品种55个,对参试品系的抗逆性、适应性、丰产性、抗病性、品质等进行全面鉴定,各项数据已整理总结上报。二是遴选出“杠子洋芋”、“朱砂红”、“0801-5”三个镇坪特色优质马铃薯品种参加了安康市马铃薯品鉴会,通过品鉴被确定为特色优质品种。(三)中药材科研工作。一是所承担的中药资源普查项目顺利结题,项目各项指标圆满完成,共采集标本3200余份,制成成品腊叶标本1800余份,完成90种地道药材成分检测报告,对镇坪全县范围内中药资源有了全面的调查任职,对下一步全市中药资源普查工作提供了基础与良好范例。二是中药材标本馆建成开放,新标本馆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内部包括多媒体播放机、腊叶标本陈列架5座,浸渍标本、树脂标本陈列架一座,馆内收有腊叶标本800余份,浸渍标本35份,树脂标本35份,另有中药方面古书籍及相关用具若干。三是新建成中药材资源圃温室大棚一栋,占地900平方米,控温、控湿、遮阴度可调节,进一步做好地道中药材的驯化、培育、科普等工作。四是开展了玄参杂交选育工作,对上年选取的优质单株15株,进行芽头种植扩繁获得新材料,并通过人工授粉,对玄参进行杂交选育。五是开展中药材玄参的脱毒快繁工作,对筛选的优良株系进行茎尖脱毒,目前培育玄参脱毒种苗330瓶。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社会效益:完成新一轮省级玉米区域试验和省级玉米生产试验,为陕西省杂交玉米新品种的筛选提供了真实、可靠的试验数据,为我省选择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做出了一定贡献。二是开展玉米、马铃薯及中药材等科研课题,为我县主导产业壮大和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二)经济效益:一是加强玉米新品种示范和其他推广措施,效果明显,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迅速转化,我单位选育的玉米杂交新品种推广面积稳步递增,经济效益得到进一步提升。二是继续扶持创客和孵化科技企业,以“科研+创客+产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开展技术指导与培训,对巩固我县脱贫成果起到积极作用。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一是科技创新动力不足,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有待加强。二是人员结构不合理,专、精的科研人员奇缺,科研课题领头人断档。(二)改进措施:一是积极与上级部门及人社局沟通,尽快吸纳招聘专业人才。二是利用有利条件,加强单位人才培养,增强干部职工的业务能力,全面提高职工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四、下一步工作思路(一)玉米杂交新品种选育。扎实做好“秦巴山区地方玉米种质的改良创新与利用研究”,搞好原始积累和原始创新,积极展开饲用玉米、优质玉米、富硒特色玉米等技术研究,转变传统育种模式,使安玉系列玉米杂交种走出秦巴山区,立足西南,推向全国。(二)马铃薯脱毒及新品种培育。深入抓好高淀粉品种和蔬菜型品种的脱毒与开发,抓好马铃薯脱毒种供种体系建设,促进马铃薯向产业化发展转化。(三)中药材研究工作。一是搞好林下中药材立体种植示范工作。二是积极抓好玄参脱毒快繁工作,培育脱毒玄参苗不低于1500株;继续开展玄参杂交选育研究,选择优株扩繁,并开展高产栽培配套技术研究。三是抓好大云盘高山林下黄连栽培示范及中药材种苗基地建设。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