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铜川市> 铜川市环境监测站

铜川市环境监测站

发布时间: 2022-01-24 14:34
单位名称 铜川市环境监测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监测保障。大气监测;水体监测;土壤监测;生物监测;噪声监测;农村环境保护监测;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环境监测技术仲裁
住所 铜川市新区齐庆路铜川市环境监测中心大楼
法定代表人 李续锋
开办资金 3211.24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铜川市生态环境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911.73万元 1696.52万元
网上名称 铜川市环境监测站.公益 从业人数  2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1年业务开展情况(一)用“开拓创新不止步”的活力拓展业务领域1、运维规范保质量。为做好空气自动站交叉运维工作,我站充分发掘内部潜力及时组建运维队伍,购置专用车辆、仪器设备和耗材,时刻关注自动站运行,克服疫情防控、点位分散等不利因素,及时响应异常情况,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在未增加一名外聘人员的前提下,完成126次现场运维,处理突发状况30余次,空气自动站数据有效率为99.21%,(优于全省同期自动运维数据有效率98.79%),响应速度和运维成效获得上级业务管理部门的肯定,实现“以业务强队伍,以队伍促业务”的良性循环。2、积极响应指令监测。我站按照“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第一时间采样分析、第一时间出具报告”的要求,及时响应中、省环保督察的各类信访投诉监测,先后出动监测人员30余人次。共接到指令性监测23次,上报数据1230个,为督察信访案件办理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3、高标准保障重大活动开展。组织技术人员连续48小时对全运会西安主会场的会议、住宿场所和铜川分赛区比赛场馆开展室内环境空气监测,并对铜川分赛区周边开展走航监测。同时十四运期间组织专人进行环境空气质量保障预测预报工作,上报空气质量预报信息37期,连续20天的精准预报,为保障十四运空气质量提供有力支撑。4、适应新形势、探索新领域。一是碳监测工作试点先行。今年7月,我市入选全国碳监测工作基础试点城市,市站作为此项工作的中坚力量和排头兵,迅速组建专业技术团队,先行先试积极参加试点城市碳监测工作启动、研讨、经验交流会,编制《铜川市碳监测评估试点工作方案》。二是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市站历史首次参与国家级科研课题——地表水自动监测站预处理系统研讨会,会同总站专家制定实验验证方案开展专项实验分析,上报57个监测数据供课题组验证,目前该科研课题顺利通过答辩并作为典型优秀案例由生态环境部报送科技部。(二)用“久久为功不停滞”的耐力续写监测新篇按照省、市生态环境监测方案,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圆满完成环境空气、水环境、噪声、土壤、农村、重点排污单位监测等监测任务,共取得数据30余万个,为说清铜川的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状况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1、自动监测助力“精准施策”。持续对国控环境空气自动站数据分析研判,定期发布预报预警信息,紧盯岔口国控水站,发现数据异常及时审核剔除,确保真实反映岔口水质。同时结合我市水污染防治工作需要,自7月起对全市5个区县水质自动站数据进行审核分析,并结合手工监测数据形成各区县出境断面月度考核评价监测结果。我市全年累计收获优良天数287天,岔口水质自动站全年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共302天,各区县出境断面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这些成绩也蕴含着监测人的努力和奉献。2、紧盯规范保质量。今年来我站以强化监测数据质量为核心,完成质量体系文件第七版转版,顺利通过资质认定扩项评审,使我站资质能力扩展到5大类113项,全年对采样、分析等监测全程开展多频次质量监督,同时开展年度内审、管理评审和质控“回头看”专项检查工作,进一步促进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确保监测数据“真、准、全”。全年共参加上级专业部门组织六轮次9个项目能力验证,均获得“满意”结果,印证了人员业务能力和抓“质控”工作成效。3、强化培训提能力。以自动站运维、监测数据综合分析等为重点,组织开展40余期专业技术培训,累计800人次参加。组织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演练,以练代训进一步提升我站突发环境事故应急监测处置能力。精心备战2021年全省监测执法大比武,获得监测执法大练兵火电组第三名,同时获得全省监测执法联合网络知识答题团体二等奖,其中市站有25名监测人员进入全省前100名,6名同志进入全省前10名。4、技术服务支撑有力。深入开展空气、水、土壤、生态状况等要素环境质量综合分析,编写完成环境质量月报和简报等一系列分析报告,不断深化对考核排名和监督执法的技术支撑。同时我站凝心聚力编写完成《铜川市“十三五”生态环境质量报告书》,推陈出新增加章节,对总结“十三五”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谋划“十四五”工作更具指导性,受到上级业务部门和专家的肯定。(三)用“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强化党建引领1、加强理论学习,强化党性修养。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七一重要讲话等,通过集中学、研讨学、自学相结合,提升全站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全年共组织集体学习20余次、交流研讨8次、全体党员撰写心得体会68篇。2、丰富载体活学党史。开展“学党史、悟思想、传承照金精神”党员领学活动,组织党员参观红色革命教育基地、观看红色电影,开展“锤炼党性践初心.迎接建党一百年”七一主题党日活动,举办“重温党史岁月赓续精神信仰”道德讲堂,召开“我是共产党员”岗位建功办实事宣讲会,推动党史教育往“深”走。3、突出党建引领,促进深度融合。开展“红旗实验室”和“党员示范岗”创建活动,增强党员的党性观念和服务意识,鼓励党员干部挺在前、干在先、做表率。同时把“四个关注”为民办实事活动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全过程,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切实把党史教育成效转化为工作实际成果。4、突出履责尽责,绷紧责任链。把从严治党的各项任务落实到抓党建工作全过程,每月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全面从严治党和意识形态工作,签订《全面从严治党目标责任书》和廉洁自律承诺书,压紧压实“一岗双责”。同时开展环境监测廉政风险点自查活动,制定防范措施,并定期组织警示教育学习,观看警示教育片等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引导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为环境监测工作提供思想纪律保证。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1、利用现有人员、仪器设备,按照监测技术规范修订情况,结合我站实际,已完成5大类113项扩项工作。2、加强技术培训,提升监测队伍素质。按照年初制定的培训计划,结合市局工作需要,共组织站内各类技术培训40余期专业技术培训,累计800人次参加。3、加强质量体系和制度建设,提升数据质量。我站新增管理制度10个,防范监测工作中弄虚作假、撰改数据和谎报瞒报现象,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准确性。4、积极参加能力验证和能力考核,提升监测质量。全年共参加各类能力验证和考核9次,均获得“满意”成绩。5、加强质量控制管理,确保监测数据真实、有效。全年对采样、分析等监测全程开展质量监督,累计开展专项监督91次,监督对象118人次,发放有证密码质控样183支。6、认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持证上岗证考核工作。我站共有47人参加174项考核,最终取得148项合格证书,通过率85.1%。三、存在问题1、扩项工作进展缓慢。目前已完成人员持证上岗,新方法验证工作正在积极筹备,但由于缺少扩项所需的仪器设备,加之监测人员短缺,监测任务繁重,导致扩项工作停滞不前,监测能力无法满足方案要求,部分监测业务仍需委托第三方。2、专业技术人员能力有待提升。现有技术人员业务水平还不能适应新时代对环境监测人员的新要求,高端技术应用人才少之又少,部分设备因人员资质和能力不足被迫闲置,造成工作被动。四、改进措施加大监测人员行政学习教育和业务技能培训力度,扎实开展质控考核、能力验证、应急监测演练等工作;不断提高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五、2022年工作计划1、以《陕西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绩效评估办法》为工作方向,强化能力建设,加快环境空气和废气中VOCs、水和废水中烷基汞、土壤中重金属等项目扩项进度,进一步提升、拓展全站综合实力。2、开展监测数据综合分析能力提升年活动,不断提升监测报告、综合分析报告编写水平,以高质量的报告支撑管理决策,检验生态环保成效。3、继续做好省控空气自动站交叉运维工作,确保空气自动站数据传输率和数据有效率。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证书编号:182712054014有效期:2018年6月13日-2024年6月12日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