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凤翔区> 宝鸡市凤翔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

宝鸡市凤翔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2-01-17 10:08
单位名称 宝鸡市凤翔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劳动者提供全方位服务。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培训、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就业再就业、职业介绍、技能鉴定、创业担保贷款、公益性岗位开发与管理、《就业失业登记证》办理、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档案托管、劳动保障协理员、助理员管理等。
住所 宝鸡市凤翔区城关镇秦凤路什字
法定代表人 张文乾
开办资金 69.73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宝鸡市凤翔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65.76万元 55.8万元
网上名称 宝鸡市凤翔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1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根据《条例》有关规定,于2021年9月24日,单位名称由凤翔县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变更为宝鸡市凤翔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单位完旨和业务范围由“为劳动者提供全方位服务。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培训、失业保险、就业再就业、职业介绍、技能鉴定、小额担保贷款、公益性岗位开发与管理、《就业失业登记证》办理、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档案托管、劳动保障助理员管理等”变更为“为劳动者提供全方位服务。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培训、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就业再就业、职业介绍、技能鉴定、创业担保贷款、公益性岗位开发与管理、《就业失业登记证》办理、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档案托管、劳动保障协理员、助理员管理等”;单位法定代表人由艾小强变更为张文乾;单位地址由凤翔县城秦凤路口变更为宝鸡市凤翔区城关镇秦凤路什字;举办单位由凤翔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变更为宝鸡市凤翔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度,我中心在宝鸡市凤翔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无违规违纪情况发生。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年来,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切实执行单位章程,严格按照制度办事,讲规则、讲程序,充分发扬民主,做到忙而不乱、工作有序,更好的推动了就业创业工作向纵深发展。1.转移农村劳动力完成15.8万人,占年度任务121.5%(其中省外5.2万人,省内县外5.4万人,就近就地转移5.2万人)。创经济收入20.1亿元。2.城镇新增就业完成5313人,占年度任务的128.02%(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689人,占年度500人任务的137.8%,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062人,占年度1150人任务的179.3%)。3.城镇登记失业率全年控制线4%,控制在了3.08%,低于指标1.22个百分点。4.全年开发城镇公益性岗位5个单位5人,农村公益性岗位1266人,累计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679万元。及时与61名劳动保障协理员签订劳动合同、三方管理协议,累计发放协理员工资及缴纳社保费342万元。5.发放创业担保贷款83笔8602万元,占年任务6500万元的132.34%,带动就业1043人(其中:个体发放贷款612万元;小微企业发放贷款7990万元)。推荐、组织6名选手参加宝鸡市第十届创业大赛(其中:宋一凡获创业项目三等奖,奖励奖金3000元,何伟伟获创新项目一等奖,奖励奖金5000元);我区获得优秀组织奖,组织6户个体参加宝鸡市第六届创业博览会(其中:5人参加创业项目展示,1人参加创业经验分享)。6.全年失业保险参保人数5984人,完成率106.85%,新参保单位39户,人数596人;全年共征缴失业保险费266.39万元;为企业阶段性减免失业保险费133.19万元;为45人发放失业保险金39.00万元,为289人发放失业补助金127.43万元;为244人办理技能提升补贴申请、初审通过,金额39.90万元;为失业人员发放取暖费1.35万元,缴纳医保费5.34万元。为66户参保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52.28万元。7.全年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3535人,完成率112.07%,新参保单位120户,参保人数1433人,建筑项目参保9户,参保人数299人,完成率95%;全年共征缴工伤保险费用684.98万元;发放工伤保险待遇738.24万元(新增工伤保险待遇153人次涉及资金675.67万元;定期待遇31人涉及资金62.57万元)。8.受理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125人,补贴资金60.4万元,已全部发放到位。9.以就业重点群体为主要培训对象,扎实开展技能提升质量年活动,全年开展培训17期492人,合格人数468人,其中脱贫劳动力114人,合格率达95.3%;组织开展线下计算机专业就业培训班5期159人,培训合格人数155人,就业率达40%;组织职业农民技能培训班4期97人,培训合格人数94人;组织创业培训8期236人,培训合格人数219人;同步完成陕西省扶贫台账系统、陕西省职业公共服务系统、陕西职业技能提升公共服务系统相关资料的录入和上传工作。积极实施就业帮扶政策,为参加培训的114名脱贫劳动力发放生活和交通费补助48700元;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1名同志参加了全省创业讲师培训,取得了资格证书;1名创业培训老师参加了全市创业讲师赛讲,取得了较好的名次。10.劳动事务代理工作有序开展。为零活就业人员为托管人员办理正常退休116人,两参人员内退6人,特殊工种退休19人,档案托管新增82份,独生子女补助受理38人。11.《就业创业证》办理272人,年审1286人,线上失业信息审核891人,就业信息审核121人,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求职登记服务平台信息审核41人。二、取得的主要社会和经济效益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31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了3.08%以内,转移就业15.8万人,为全区上增加工资性收入20.1亿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8602万元,带动就业1043人。为全区稳就业保居民就业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社区党建与单位行业党建互联互动”工作还需进一步推进;2.创业担保贷款个人贷款担保门槛还需进一步降低;3.工伤、失业保险经办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二)改进措施:1.主动作为,强化与南环路社区及雍兴小区互联互动,推进中心党支部党建工作再上新水平。2.采取多种形式降低个人贷款担保门槛,以解决个人贷款贴息政策门槛高,金融普惠惠民政策未真正惠及困难群众的问题;3.依据政策,简化流程,不断优化办事流程,提升办事效率,把“打包办”、“提速办”、“简便办”、特殊情况“上门办”做实做好,切实保障参保职工合法权益,全面提升经办水平四、2022年工作设想(一)进一步强化理论武装,推进单位社区互联互动,提升基层党建水平。加大精力投放,多学习先进的党建经验,集思广益,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强化对党员的日常教育,多提醒、多谈心,解决其思想上的问题,切实增强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建强党员队伍,在工作中多压担子、让其多承担阶段性或全局性工作,在工作中不断历炼、不断提升,发挥先锋作用;主动作为,强化与南环路社区及雍兴小区互联互动,推进中心党支部党建工作再上新水平。(二)进一步优化创业担保贷款流程、降低贷款担保门槛,强化创业促就业工作。不断扩大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宣传力度,提高政策知晓率。个体创业担保贷款除2名公职人员反担保外,增加收入稳定的企业职工担保、创业人员3户以上互联互保、资产抵押、有价证券质押等反担保方式;同时逐步探索对信誉度高的个体借款人10万元以下进行免担保、对近五年获得县级以上各种荣誉的借款人免担保、对信用村推荐的借款人免担保和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免担保等免除反担保方式,真正降低担保门槛。简化贷款及贴息手续,贴心为有创业愿望的创业者服务,为创业者争取贷款提供更大便利;提升创业担保贷款业务线上服务平台系统运用能力,指导贷户网上申请,真正实现“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要求,为贷户提供便捷高效服务。(三)进一步规范、优化工伤、失业保险经办流程,全面提升经办水平。强化宣传,提高工伤、失业保险群众知晓率,为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扩面工作创造良好氛围。严格落实“收支两条线”和财政专户管理工伤、失业保险基金的办法,落实好经办机构与银行定期对账制度、执行好“三员分设”制度;加强数据比对及各险种协查,加强协议医疗机构的监管;严格按照“三个全面取消”要求,待遇全部通过社银平台发放至失业人员社保卡,所有经办业务通过陕西省失业、工伤保险信息管理系统核心平台办理,确保基金安全。依据政策,简化流程,不断优化办事流程,提升办事效率,把“打包办”、“提速办”、“简便办”、特殊情况“上门办”做实做好,切实保障参保职工合法权益,全面提升经办水平。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