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四项措施不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

时间: 2018-02-08 08:24 来源: 咸阳市编办

咸阳市多措并举推进“放管服”改革,着力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各类市场主体对营商环境的满意度不断提高。2017年,全市新增各类市场主体32890户,增长27%,新增省级众创空间3家,培育瞪羚企业30户、科技小巨人企业28户、高新技术企业18户,技术合同交易额和发明专利申请量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140.7%、133%,高技术产业占比提高到8%,全年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00亿元,预计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高技术产业、战略新兴产业投资分别增长102.7%、76.3%,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实际利用外资6376万美元,增长219.6%,增速位居全省第二。

一是立足于“放”,不断加大放权力度。按照能放则放、能取则取的原则,依法依规向县级政府和开发区等下放行政许可权限,减少行政审批层级,推进审批管理重心下移。去年2月,市编办主动谋划安排,制定印发了进一步开展清权减权工作的通知,要求市级有关部门对其现行的行政职权进行精简,按照能放尽放、能取尽取、能授尽授的原则,再取消、下放、调整一批“含金量”高的审批事项。市编办参照外地行政许可事项目录清单,对市级有关部门上报的取消下放行政许可事项进行了梳理审核,共整理出取消下放调整行政审批事项43项(含子项),并报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审定后实施。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取消下放375项行政审批事项。按照重心下移、属地管理原则,开展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将11类131项执法权限下放秦都区、渭城区,减少执法层级,着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二是取势于“管”,着力创新监管方式。加快推进监管方式创新,促进政府由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构建行政监管、风险监测、信用管理、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综合监管体系。积极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不断完善“一单两库一细则”,全市市级部门随机抽查摇号系统已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严格按照“双随机一公开”实施细则开展抽查,加强随机抽查结果运用,及时将抽查结果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确保市场监管规范、有序、到位。去年11月,制定印发了《咸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提出了9个方面的主要措施,落实了牵头单位,要求市级各部门建立工作任务台账,落实监管责任。督促各县市区政府、市级各部门研究制订进一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实施方案,确保事中事后监管措施落地生效。

三是求效于“服”,强力推进便民服务。按照《咸阳市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实施方案》,市编办梳理了41个市级部门拟实行“最多跑一次”办结的887项事项,确定了36个部门413项第一批“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及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已正式印发实施,标志着该市“最多跑一次”改革迈出了实质性步伐。按照全省“减证便民”专项行动的安排部署,市编办迅速行动,要求市级各部门、各县市区坚持依法依规和合理合情原则,全面清理并上报市县两级政府工作部门、直属机构、事业单位、中介机构、公用(国有)企业现有的各类证明事项和盖章环节。市编办对各级各部门上报的清单认真汇总、严格审查,并积极督促各县市区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目前,市县两级“减证便民”目录清单初稿已经形成,待审定后即向社会公布。

四是突破于“试”,探索“一枚印章管审批”。率先在彬县、泾阳县开展了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工作,去年7月两个试点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在全省率先组建挂牌以来,在不增加机构限额和行政编制的基础上,合并审批主体,压缩审批环节,通过开通网上办证和设立综合窗口等方式,使审批效率大幅提高,改革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彬县、泾阳县行政审批服务体制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更加阳光、便民、高效,市场活力进一步提升,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促进了全市县域经济发展,也为全省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作出了有益探索。